來源:生物世界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團隊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 期刊發表了題為:Polylactic acid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vestigating food and air sources via multi-omic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食物來源的和空氣傳播的聚乳酸微/納米塑料(PLA MNP)都會損害肝功能、破壞血清抗氧化活性,并導致肝臟病理變化。 之前有研究顯示,少數類型的微/納米塑料(MNP)可能誘發或加劇肝毒性。但空氣傳播的MNP以及食物來源的MNP是否可以引起肝毒性,仍然未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推測,食物來源的聚乳酸MNP暴露可引起腸道微生物群、腸道和血清代謝組的改變,并導致肝臟轉錄組的變化和肝毒性,而空氣傳播的聚乳酸MNP暴露則可引起氣道微生物群、肺和血清代謝組的改變,并導致肝臟轉錄組的變化和肝毒性。 因此,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旨在確定:1)食物來源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MNP是否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肝臟”軸并誘導肝毒性 ;2)空氣傳播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MNP是否會破壞“氣道微生物群-肺-肝臟”軸并引起肝毒性。 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鼠的各種生物樣本(包括腸道、糞便、鼻腔、肺、肝臟和血液樣本)進行多組學分析,展示了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微/納米塑料(PLA MNP)的肝毒性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食物來源的和空氣傳播的PLA MNP都會損害肝功能、破壞血清抗氧化活性,并導致肝臟病理變化。 具體而言,食物來源的MNP會導致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腸道和血清代謝改變以及肝臟轉錄組變化。而空氣傳播的MNP會影響鼻腔和肺部微生物群、改變肺部和血清代謝物,并擾亂肝臟轉錄組。 腸道細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是食物來源的PLA MNP暴露的潛在生物標志物,而鼻腔細菌unclassified_Muribaculaceae和肺部克雷伯氏菌是空氣傳播的PLA MNP暴露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這些結果表明,食源來源的PLA MNP可能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肝臟”軸并誘導肝毒性,而空氣傳播的PLA MNP可能影響“氣道微生物群-肺-肝臟”軸并導致肝毒性。這些發現對診斷PLA MNP誘導的肝毒性以及管理環境中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可以作為生物可降解MNP誘導肝毒性的起點,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和抑制對MNP誘導肝毒性至關重要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