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物谷 你是否也曾在某個時刻感嘆自己的生活太過于單調、重復?對那日復一日、似乎被預設程序操控般的生活感到一絲無奈?清晨的鬧鈴,午間的快餐,傍晚的歸途,一切如出一轍,仿佛所有事情都變得機械化。 得益于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們能夠通過網絡的窗口,觀察到別人的世界——他們或是在山間徒步旅行,或是身處其他地區、國度體驗著別樣的風土人情,或是曬出與朋友們吃飯、看電影的美好時光。這些畫面與屏幕前我們周而復始的日常形成鮮明對比。 規律、單調的生活除了帶來表面的穩定與安全外,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究竟有何種影響? 豐富多彩的生活助力大腦運轉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處于缺乏變化和刺激的環境中,不僅會讓人感到心理上的疲憊和厭倦,還可能使大腦“生銹”! 在2021年的時候,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過一篇叫做“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preserves a young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 in the aged mouse hippocampus”的文章。他們發現,給老年老鼠的海馬體(大腦里負責學習和記憶的重要部位)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能讓它們的DNA甲基化模式保持年輕狀態,這為對抗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提供了新的思路。這項研究揭示了豐富的環境影響大腦老化的分子機制。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會衰退,比如認知能力下降和神經可塑性降低。但好消息是,通過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變,比如體育鍛煉、認知刺激和社交互動,可以幫助改善老年時的大腦功能。其中,環境豐富化(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ENR)這種干預方法,在老鼠模型中反復被證明對大腦可塑性和大腦的整體健康有益。 環境豐富化其實就是給動物們提供一個充滿刺激的環境,讓它們在大籠子里自由探索,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還能得到身體、認知、感官和社交上的刺激。以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環境豐富化能促進海馬體中現有神經元的功能,還能促進成年后的神經元新生。 基于這些研究,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了環境豐富化對老年老鼠海馬體齒狀回中年齡相關的表觀遺傳變化,特別是DNA甲基化的影響。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它參與基因調控,并且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通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測序,他們發現處于豐富環境中的老鼠能夠抵抗海馬體中與年齡相關的DNA甲基化變化。具體來說,環境豐富化阻止了由于衰老導致的在甲基化CpG結合蛋白Mecp2目標位點的CpG低甲基化,這對神經元功能至關重要。 研究發現,那些受到環境豐富化影響、能夠抵抗衰老效應的基因,它們在神經元可塑性、神經元細胞間的通訊以及成年后海馬體中的神經元新生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基因在人類大腦中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中常常會出現功能失調。這意味著,環境豐富化對海馬體可塑性的刺激作用,延伸到了分子層面,特別是DNA甲基化上,它為我們提供了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來對抗大腦衰老的新思路。 To打工人:打“刺激”的工有助于守護大腦! 不過道理固然是這樣,我們也想時不時給自己換個環境,出去游山玩水,或者想要每天遇到有趣的人和事。但對于廣大打工人來說,這常常是奢望。即使是有年假,很多時候也只能被困在辦公室里,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善待大腦的辦法。 此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了一份研究,發現從事認知刺激性的工作,也就是做比較費腦子的事情,可以顯著降低老年時患癡呆癥的風險。 癡呆癥是一種影響記憶、思維和行為的進行性神經疾病,是全球健康領域的一大挑戰。隨著未來幾年癡呆癥患者人數的預計增加,尋找有效的預防措施變得至關重要。過去關于認知刺激與癡呆癥風險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不一。但這項最新的多隊列研究,涉及超過107,000名參與者,強有力地證明了從事認知刺激性工作對癡呆癥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采用了三組分析來探討工作中認知刺激與隨后癡呆癥風險之間的關系。第一組分析集中在來自七個前瞻性隊列的107,896名參與者上。結果顯示,與從事工作單調無聊的人相比,從事工作比較燒腦的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更低。 重要的是,即使在考慮了教育程度、已知的癡呆癥風險因素(如吸煙、飲酒、缺乏身體活動、肥胖)以及心血管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因素后,這種關聯仍然顯著。 為了進一步探索這一關聯背后的生物學途徑,研究人員還對隨機抽取的2,261名參與者的血漿樣本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工作中認知刺激較高的人,血漿中某些特定蛋白質的水平較低,而這些蛋白質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軸突生成和突觸形成。這些蛋白質包括SLIT2、CHSTC和AMD,它們與癡呆癥風險增加有關。 也就是說,從事認知刺激性工作不僅降低了癡呆癥的風險,還影響了大腦功能和連接性所需的關鍵蛋白質水平??梢姽ぷ髦卸鄤幽X,可以減少得癡呆癥的風險,還能讓大腦里重要的蛋白質保持良好狀態,使大腦更健康地運轉。 說到這里,機智的你可能會問:既然做燒腦的事可以對抗癡呆,那么打打游戲,既需要動腦,又鍛煉肢體協調能力,豈不美滋滋? 嗯,還真的是這樣?。m然不完全是) 打打游戲能有一樣的效果嘛? 阿根廷南方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老年醫學》上發表了一篇簡短綜述,來探討虛擬的認知刺激和嚴肅的電子游戲對成人大腦的好處。他們發現認知刺激可以通過挑戰和激活大腦的特定區域來促進認知可塑性,這凸顯了認知刺激作為維護成年人大腦健康干預措施的重要性。 傳統上,認知刺激是在護理中心或社區中心等物理環境中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提供的。然而,虛擬認知刺激程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為人們提供了遠程干預的途徑。 虛擬認知刺激程序利用數字平臺和通信技術,如移動應用程序、計算機程序和在線會議等。這些程序在時間和地點上提供了靈活性,使參與者能夠在家中舒適地參與認知訓練課程。它們消除了地理距離和行動不便等障礙,使認知刺激更加普及,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不過這里說的認知刺激當然不是普通的電子游戲,而是所謂的“嚴肅游戲”,也就是為了醫療或教育目的而專門設計的信息化應用程序,而非娛樂用途。嚴肅游戲將醫療保健服務和游戲化相結合,為認知增強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它們在改善認知障礙方面顯示出潛力,并被分為預防性、康復性、教育性和評估性游戲,這些游戲分別針對健康人的認知保健、認知受損者的康復、知識與技能傳授以及認知能力評估。這些游戲通過互動和挑戰性玩法,促進大腦活躍、恢復認知功能,可以說是既寓教于樂又簡化了評估過程,全方位提升了監測個體的認知能力。 實證證據表明,嚴肅游戲在改善成年人認知功能的各個方面都是有效的。并且,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語言障礙患者以及接受虛擬認知訓練的健康老年人中,這些游戲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總結 我們一直都說「大腦不用會生銹」,哪里想到這其實并不是個比喻,而是被科學研究證實的真理!不論是從表觀遺傳、神經可塑性、還是神經元新生的角度出發,每一項發現都揭示出: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對于大腦具有良好的“除銹”效果!既然知道了這些分子機理,那么相信未來肯定也會有針對性的療法。 不過比起給自己上點科技與狠活,還是改變生活方式最有性價比。有時候僅僅是生活中微小的改變,例如,下班后換條路線回家、嘗試下從沒吃過的那家店、接受工作或是學習中不敢挑戰的任務等等或許也能收獲意外的驚喜、體驗別樣的愉悅感,說不定不知不覺中,你DNA上的甲基就動了! 參考文獻: 1. Zocher S, Overall RW, Lesche M, Dahl A, Kempermann G.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preserves a young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 in the aged mouse hippocampus. Nat Commun. 2021 Jun 23;12(1):3892. doi: 10.1038/s41467-021-23993-1. 2. Kivimäki M, Walker K A, Pentti J, Nyberg S T, Mars N, Vahtera J et al. Cognitive stim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plasma proteins, and risk of dementia: three analyses of population cohort studies BMJ 2021; 374 :n1804 doi:10.1136/bmj.n1804 3. Gonzalez Aguilar MJ. (2024). Exploring Virtual Cognitive Stimulation and Serious Games in Adults. Geriatric. 3(1):03.